編者按:過去一周,全球股市滿盤盡“墨”。為何集體暴跌?是疫情蔓延傳導的恐慌情緒,還是漲幅過高后的獲利回吐?全球股市將走向何方?海外市場與A股關聯度如何?當前A股的主要驅動力是什么?本報今日推出“疫情下的全球股市”專題版,期盼能幫助讀者廓清迷霧,辨明方向。
證券時報記者 胡華雄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沖擊在上周充分體現,原本相對強勢的A股市場也受到拖累,開始出現下跌。
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復雜。一方面,國內防控形勢有好轉趨勢,另一方面,疫情在全球多國仍呈爆發(fā)態(tài)勢,韓國、意大利、伊朗等國防控形勢嚴峻。
不過,業(yè)內人士分析,A股市場在受到國際市場影響的同時,自身也保持著獨立性,受到估值、資金面、經濟基本面、政策環(huán)境等多重因素影響。未來,A股本身具備的四大優(yōu)勢,有望成為行情“穩(wěn)定器”。
中泰證券認為,為了努力完成今年的增長目標,貨幣政策寬松加速,財政會更加積極,房地產政策漸進放松。往前看,10年期國債利率有望突破2.6%的低點,流動性寬松、政策積極也會推動權益市場的結構機會,尤其是成長方向的新經濟資產,仍將是“資產荒”背景下的長期配置方向,沒有必要過度悲觀。
主板估值低于歷史均值
盡管A股市場近期受到外圍沖擊,且自身自2019年以來整體有較大漲幅,但從估值上看,A股較歷史水平具有顯著優(yōu)勢。特別是在主板估值上,目前估值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以主板股票最為集中的上證指數為例,據Wind統(tǒng)計口徑,目前上證指數滾動市盈率為12.44倍(最近12個月滾動市盈率,下同),最近10年平均值為13.83倍。
最近10年間,上證指數滾動市盈率波動較大,2015年牛市期間一度突破20倍,而在2014年5月低至9倍左右??傮w來看,目前上證指數市盈率處于最近10年中位數以下。
若將目前上證指數市盈率與更久前的估值對比,可發(fā)現更具優(yōu)勢。數據顯示,本世紀以來近20年的時間里,上證指數平均滾動市盈率超過25倍。
另外,目前上證指數市凈率為1.32倍,也明顯低于最近10年的平均水平(1.73倍)。
當然,A股市場結構性特征較為明顯,創(chuàng)業(yè)板的估值明顯高于主板。
Wind統(tǒng)計數據顯示,當前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滾動市盈率為50.85倍,略低于歷史平均水平(51.71倍),但略高于歷史中位數水平(50.19倍)。
內外資不斷注入資金
近年來A股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
隨著A股相繼納入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大型指數體系,外資對A股的配置規(guī)??傮w持續(xù)提升,為市場提供良好前景。
截至目前,作為外資買入主力,陸股通累計凈買入A股達1.04萬億元。盡管近幾個交易日陸股通凈賣出,但年內累計凈買入金額仍近500億元。
今年基金發(fā)行和認購均火熱,也給市場短中期提供充足的“彈藥”。
Wind數據顯示,按基金成立日期計,今年前兩月公募基金共發(fā)行149只,發(fā)行規(guī)模超過3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此外,A股自然人投資者數量也仍在持續(xù)增長,目前已突破1.6億人,市場容量進一步提升。
經濟有韌性長期仍看好
受疫情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短期受到一定沖擊,也一度對A股市場構成沖擊。值得注意的是,這也將會對不少上市公司一季報業(yè)績構成壓力,一定程度上會影響A股短期走勢。
今年2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受疫情影響較大,制造業(yè)PMI為35.7%,比上月下降達14.3個百分點。
不過,國家統(tǒng)計局服務業(yè)調查中心高級統(tǒng)計師趙慶河認為,目前疫情得到初步遏制,給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步減弱,企業(yè)復工率回升較快,市場信心穩(wěn)步恢復。
銀河證券研究認為,疫情短期內使得需求“冰封”,對非制造業(yè)的沖擊尤其明顯。隨著多地下調疫情防控等級,低風險地區(qū)不斷增加,預計非制造業(yè)經營活動狀況將逐步恢復。
總體上看,中國經濟體量龐大,工業(yè)門類齊全,抵御風險能力較強,經濟具有較強韌性。隨著我國新冠防控形勢的進一步好轉,企業(yè)復產復工覆蓋面進一步提升,經濟恢復速度也會較快。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成長前景依然看好。
政策面寬松工具箱豐富
政策層面,中國國內宏觀政策總體寬松,政策工具豐富多樣,為資本市場的穩(wěn)定提供了強勁保障。
比如今年2月,央行就以多種形式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2月3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2月17日,央行再次公告,當日開展2000億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3.15%,較此前下降10bp。2月20日,央行再次火線“降息”,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è)拆借中心公布,當日1年期LPR調整為4.05%,較上月下調10bp;5年期以上LPR調整為4.75%,較上月下調5bp。
申萬宏源認為,預計年內將以財政擴張,刺激居民消費、穩(wěn)定基建投資為主要應對政策,貨幣政策料以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定向降準等結構性工具操作為主,維持配合性的信用擴張環(huán)境,降低中小微企業(yè)融資成本;央行強調“房住不炒”,存款利率傳導機制模糊,全面大幅降息空間較小。
龍虎榜:機構不懼市場回落 鎖定...2020-03-01 18:08
A股“戰(zhàn)役底”已現 李大霄:積極...2020-03-01 18:08
外圍市場持續(xù)沖擊A股 北上資金巨...2020-02-29 06:27
機構預言五大政策工具或現 交運...2020-02-29 01:23
震蕩格局下市場風格切換 機構力...2020-02-29 01:23
| 23:24 | 多地工業(yè)游“出圈” |
| 23:24 | 快遞進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撬... |
| 23:24 | 工信部: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深... |
| 23:24 | 券商上調兩融業(yè)務規(guī)模傳遞三大積極... |
| 23:24 | 多領域重大投資項目上新 滬市公司... |
| 23:24 | “含科量”增強 港股第18C章企業(yè)隊... |
| 23:24 | 年內腦機接口產業(yè)吸引投資近10億元 |
| 23:24 | 前三季度42家上市銀行非利息收入同... |
| 23:24 | 中國資本市場“朋友圈”持續(xù)擴容 ... |
| 23:24 | 合格境外投資者可交易衍生品更加多... |
| 23:24 | 新基金發(fā)行升溫 權益類產品擔當主... |
| 23:23 | 債券ETF規(guī)模突破7000億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