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xù)調控。從上半年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長效機制”,到下半年的“穩(wěn)地價、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調控思路雖然發(fā)生變化,但調控的決心依然堅決。
雖然本輪自2016年9月以來的樓市調控政策不斷深入,但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近15萬億元、銷售面積達17.17億平方米,均雙雙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商品房銷售額在達到15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后,未來是否會再被突破?行業(yè)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
樓市銷售額屢創(chuàng)新高
實際上,“市場化”的房地產業(yè)早已脫離了單純的經濟學規(guī)律的范疇。我國房地產市場化改革20多年來,在改善百姓居住環(huán)境的同時,更是肩負著穩(wěn)定經濟、吸納貨幣的重要作用。
從1987年深圳土地拍賣槌落起,中國房地產的商品化進程才真正開始。觀點地產報告顯示,1987年房地產業(yè)的產值為382.62億元,在GDP中占比3.14%;而2018年房地產業(yè)的產值上漲至59846億元,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為6.65%。在32年的時間里,房地產業(yè)的產值規(guī)模增長了156.41倍,而GDP規(guī)模增長是73.95倍。房地產業(yè)的發(fā)展速度遠超國民經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4年以前,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均處于千億元以下,1994~2003年銷售額在1000億~8000億元之間。進入200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幾乎以每年1萬億元的速度直線增長。尤其是近幾年,更是實現了大幅度增長。2015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8.7萬億元,2016年為11.7萬億元,2017年超13萬億元,2018年達到近15萬億元的新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雖然分別創(chuàng)下14.99萬億元、17.17億平方米的歷史新高,但12.2%和1.3%的增速均呈現出下滑趨勢。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增速分別為13.7%、7.7%,2016年分別為34.8%、22.5%。
此外,2018年商品房銷售額12.2%的增速,也是自1998年房改以來增速的第5低;銷售面積1.3%的增速,是1998年以來增速的第3低。
行業(yè)天花板究竟在哪?
而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特別是另一大消費市場——乘用車市場銷量增幅大幅滑坡的同時,未來房地產行業(yè)的天花板究竟在哪兒?15萬億元的商品房銷售額是否會再被突破?
在企業(yè)層面,部分房企公布的2019年銷售目標,也體現出“穩(wěn)”的特點。
如恒大2018年合約銷售5513億元,增速10%,2019年目標為6000億元,增速8%;中海2018年合約銷售3012億港元,增速30%,2019年目標為3500億港元,增速16%;富力2018年合約銷售1423億元,增速74%,2019年目標為1600億元,增速13%……
在“穩(wěn)”的主基調下,未來樓市的潛力在哪里?
中國房地產業(yè)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和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均指出,我國房地產業(yè)起碼還有10年左右的發(fā)展期。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jiān)嚴躍進分析認為:“長期來看,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以及棚改的推進,未來樓市的潛力依然存在,市場銷售額突破15萬億元的可能性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至2018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zhèn)化率為43.37%。
不過嚴躍進同時認為,未來樓市將呈現出明顯的結構分化的特點。“一些沒有經濟、人口、收入等基本面支撐的三四線城市,隨著棚改貨幣化的退坡,樓市將會出現降溫。而一些重點都市圈內的核心城市,仍然保持著對外來人口的吸引,樓市依然有潛力。”
中國指數研究院此前的報告也認為,未來隨著我國人口總量增長放緩,城市間的人口爭奪將是一場零和博弈,人口將繼續(xù)向中心城市流入,同時重點都市圈也將成為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可以預見,城鎮(zhèn)化的推進,以及人口的持續(xù)導入,無疑將是帶動住房需求增長的核心要素。
開年多項利好能否成為2019年樓市“新推手”2019-03-29 07:50
又有城市“松綁”?“一城一策”將成樓市調控關鍵詞2019-03-22 07:52
| 23:44 | “出海”、小游戲、電競 頭部游戲... |
| 23:44 | 汽車行業(yè)“千億元營收陣營”擴容 ... |
| 23:44 | “反內卷”顯效 第三季度光伏產業(yè)... |
| 23:44 | 濰柴動力2025年前三季度業(yè)績再創(chuàng)新... |
| 23:44 | 面板市場進入復蘇通道 頭部上市公... |
| 23:44 | 多家上市鋼企盈利能力提升 |
| 23:44 | 廣交會“智慧醫(yī)療專區(qū)”首秀 創(chuàng)新... |
| 23:44 | 潤澤科技下“笨功夫”角逐算力賽道 |
| 23:35 | 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 |
| 23:35 | 基金經理投資科技賽道“和而不同” |
| 23:35 | 年內新發(fā)公募基金數量已超去年全年 |
| 23:35 | 券商頻調另類子公司注冊資本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