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轉變,人們對二手交易的接受程度明顯提升,即使閑置物品消費并不是剛性需求,也不妨礙二手電商市場的發(fā)展。5月29日,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愛回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招股書,擬于紐交所上市。
天眼查APP顯示,萬物新生(愛回收)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二手手機數碼回收置換服務O2O平臺。4月下旬曾有媒體報道稱萬物新生(愛回收)計劃赴美IPO,公司相關人士當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予置評”。若此次順利上市,公司或將成為“中概股ESG(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第一股”。
據悉,萬物新生(愛回收)此次赴美上市的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提供更多元化的平臺服務,拓展愛回收門店網絡,為拍拍平臺開發(fā)新的銷售渠道以及其他一般用途。
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
資料顯示,萬物新生(愛回收)是一家“互聯網+環(huán)保”類型的循環(huán)經濟企業(yè),旗下業(yè)務線包括愛回收(二手3C產品C2B回收平臺)、拍機堂(二手3C產品B2B交易平臺)、拍拍(二手優(yōu)品B2C零售平臺)及AHSDevice(海外業(yè)務)等,橫跨產業(yè)鏈供需兩端,服務覆蓋從回收、檢測、評級、定價到再銷售的全流程,同時服務商家和消費者,打通了C2B+B2B+B2C的全產業(yè)鏈閉環(huán)。
招股書顯示,過去12個月(截止2021年3月31日),全平臺成交的二手商品超過2610萬臺(不含京東備件庫業(yè)務),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主,同比增長了46.6%,同期實現的GMV總量為228億元,同比增長66.1%,2021年第一季度GMV為62億元,同比增長106.7%。
巨大的交易量帶來了公司收入的增長,2018年-2020年,該公司的收入分別為32.6億元、39.3億元、48.6億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收入為15.1億元,同比增長118.8%。
但2018年-2020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為2.1億元、7億元、4.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3.8億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凈虧損9000萬元。
眾所周知,3C領域是二手閑置交易里最“肥嫩”的一塊,也相對更容易標準化。長期巨額虧損或與萬物新生(愛回收)的商業(yè)模式有關。
一位業(yè)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類似萬物新生這樣的企業(yè),提供的C2B2C模式既要求平臺提供鑒定服務,介入了用戶之間的交易流程,又得把后端質檢及運營能力建立起來。以驗機為例,門店質檢、同城上門服務、物流保障等一系列改善用戶體驗的服務都是有必要的。在二手3C市場把這些業(yè)務做重,是需要持續(xù)融資和燒錢的。”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萬物新生(愛回收)在中國172個城市開拓了755家門店和超過1500個自助服務站。據媒體報道,公司線上與線下的流量比為4:6。
“通過與京東商城、手機廠商、商店門店的場景結合,萬物新生(愛回收)最大限度解決了信任問題,也獲得了精準的流量。但‘線上+線下’的場景模式,讓公司資產變得更重了。”上述業(yè)內人士指出。
公司未來何時能扭虧?線下開店的速度會不會加快?對于這些問題,萬物新生(愛回收)相關人士表示:“現在沒法接受采訪,無法披露更多信息。”
二手電商賽道發(fā)展愈來愈熱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閑置物品網絡交易平臺,日益成為二手貨交易的“主陣地”。從傳統(tǒng)的二手家具、電器、衣物以及首飾、古玩、老物件,到新潮的游戲賬號和裝備、電子產品、手辦等等,交易平臺上閑置物品的種類不斷增加。喜愛淘貨的人群,年輕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84萬家狀態(tài)為在業(yè)、存續(xù)、遷入、遷出的閑置相關企業(yè)。其中,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的相關企業(yè)占比為40%,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的相關企業(yè)占比為11%。行業(yè)分布方面,超54%的相關企業(yè)分布在批發(fā)和零售業(yè),19%的相關企業(yè)分布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
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閑置相關企業(yè)數量排在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山東、廣東和江蘇。其中,山東省的閑置相關企業(yè)總數超過10萬家,占比高達12.01%。另外,安徽和浙江均擁有超過4萬家閑置相關企業(yè),分列全國第四和五位。
近十年來,我國閑置相關企業(yè)(全部企業(yè)狀態(tài))年度注冊總量穩(wěn)定上升,有69%的相關企業(yè)成立于5年之內。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已經連續(xù)五年新增超10萬家閑置相關企業(yè),其中,2020年新增超19萬家,同比增長43.2%。截至5月30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今年新增閑置相關企業(yè)近9萬家,較去年同比增長17%。
從細分的行業(yè)規(guī)模來看,來自CIC的報告顯示,中國二手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市場潛力巨大,過去5年,國內累積下來具有較高價值的二手電子產品數量高達26億臺。預計到2025年中國二手電子產品(包括手機、平板、筆記本等)交易數量有望達到5.46億臺次。
“從利潤最大的二手手機行業(yè)來看,由于新品手機的出貨量趨于平緩,所以接下來更強調平臺本身的能力,場景、流量獲取、供應鏈的效用。”上述業(yè)內人士指出。
(編輯 上官夢露)
00:10 | 百貨行業(yè)上市公司加快轉型步伐 多... |
00:10 | 萬科再獲大股東支持 深鐵集團提供1... |
00:10 | 電動化賦能主業(yè) 浙江鼎力構建高空... |
00:10 | 吉利汽車:戰(zhàn)略整合與多元布局雙輪... |
00:10 | 阿里巴巴發(fā)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
00:05 | 專項債助力土地收儲提速 進一步穩(wěn)... |
00:05 | 算力服務市場熱度攀升 上市公司頻... |
00:05 | 退市新規(guī)的威力正在顯現 |
00:05 | 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或超2000萬輛... |
00:05 | “政策+技術”雙輪驅動 上市公司加... |
00:05 | 株冶集團:資產重組激活全產業(yè)鏈 ... |
00:05 | 一季度券商債券承銷榜單揭曉 科創(chuàng)...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