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市場的三方回購業(yè)務正在穩(wěn)步發(fā)展。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上交所了解到,截至11月底,在上交所開展的三方回購未到期余額約160億元,11月日均成交量約25億元,較4月推出時已有明顯增長。
業(yè)內人士指出,三方回購業(yè)務的推出對構建多層次回購市場、便利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促進債券市場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不過,由于三方回購剛推出不久,存在參與主體有限等因素,交易所三方回購還需要多方共同推動發(fā)展。
市場穩(wěn)步增長
所謂“三方回購”,全稱是債券質押式三方回購交易,是指資金融入方將債券出質給資金融出方以融入資金,約定在未來返還資金和支付回購利息,同時解除債券質押,并由上交所和中國結算提供相關的擔保品管理服務的交易。
交易所三方回購起步于今年4月24日,上交所、中證登正式公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債券質押式三方回購交易及結算暫行辦法》。
根據上交所提供的數據,三方回購業(yè)務從4月份開通以來,業(yè)務量穩(wěn)步增長。截至目前,成功開立質押專戶的機構及產品共65個,成功進行投資者適當性備案的機構及產品共112個。在已達成的交易中,交易期限集中在1-14天,成交利率基本在前一交易日GC007定盤利率上下浮動。截至11月底,三方回購未到期余額約160億元,11月日均成交量約25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三方回購市場的穩(wěn)步增長得益于其本身具有的優(yōu)勢性。中信證券(13.46-2.60%)固定收益部高級經理吳濟洲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三方回購較質押式回購和協議回購具有三方面的優(yōu)勢。
對比質押式回購,三方回購所能接受的債券范圍更廣,不僅可以質押利率債\AAA公募債,還可以進行私募債、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質押回購,提高了各類債券的流動性,尤其為信用債融資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市場條件。
對比協議回購,三方回購引入第三方進行擔保品管理服務,在交易時不涉及具體擔保品,能有效提高交易效率。
此外,三方回購折扣率按質押券籃子統一確定,對于正回購方,部分債券的折扣率相對場內標準質押式回購更加寬容,同等融資金額下能夠減少對質押券的占用。
擴展債市流動性
業(yè)內人士認為,三方回購這一新型回購方式豐富了場外回購的形式,主要依賴于融資主體自身信用,中央清算方不再承擔押品的信用風險。
相較于原有的質押式回購,三方回購交易增加了第三方對擔保品進行估值和管理,并就擔保品范圍和折扣率標準進行規(guī)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回購的標準化程度。市場人士認為,三方回購交易有利于增強低評級債券流動性。低信用評級債券此前并不受逆回購方的青睞,在引入第三方對擔保品進行專業(yè)管理及盯市之后,有望提高逆回購方對低評級債券的接受度。
整體而言,三方回購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債券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同時,三方回購實行更加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參與人亦可自行設定交易對手白名單,且由第三方機構對擔保品進行逐日盯市,這些措施有利于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以資產證券化(ABS)產品為例,當前ABS市場已經逐步成為企業(yè)在債權和股權融資之外的“第三極”,但是由于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導致ABS發(fā)行和定價都存在一定困難。而三方回購業(yè)務將ABS的優(yōu)先檔和中間檔都納入了質押品范圍。
“隨著上交所三方回購將資產支持證券納入質押券籃子,資產支持證券的融資便利性得到了顯著提升,質押融資環(huán)境的改善也促進了交易所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交易需求。”國泰君安(16.44-0.84%)證券相關業(yè)務負責人丁杰能表示。
參與機構尚待豐富
三方回購因為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等優(yōu)勢,已快速成長為歐美債券回購的主要市場,對我國回購市場的優(yōu)化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據了解,早在2015年,全美三方回購日均交易額約1.8萬億美元,占回購市場的47%;歐洲三方回購市場日均交易額8500億歐元,占回購市場總量的11%。
從海外經驗看,三方回購市場的發(fā)展首先得益于參與機構的廣泛性,而國內目前三方回購業(yè)務市場需求熱情仍有待提升,保險、基金、銀行需求偏弱,券商自營需求尚可。
三方回購業(yè)務整體規(guī)模仍較小,原因在于資金面較為寬松的大背景下,各類機構在已有市場融資需求均能得到充分滿足,加入新市場動力不足。同時,很多機構尤其以銀行為主,開展新業(yè)務需要制度風控先行,同樣限制了機構的進入和參與速度。
“三方回購相對于質押式回購還是有一些劣勢的,比如專戶轉入轉出均為T+1,需要額外一天的時間將債券轉入三方回購專戶;市場參與機構較少,市場報價不活躍;機構質押券標準不同,相比交易所標準券的直接可押,操作便利性還可進一步提升。”天弘基金余額寶基金經理王登峰表示。
不過,交易所也在積極推動券商資管和銀行理財參與三方回購交易。
“資管新規(guī)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為應對轉型,發(fā)行了大量短期理財產品(其運行策略和貨幣基金類似)。異軍突起的短期理財產品和已有的公募貨幣基金體量較大,且均有較多融資需求。伴隨著資金面的轉換和銀行相關管理制度的完善,未來三方回購市場業(yè)務前景和容量都非常廣闊。”王登峰表示。
21:51 | 中源協和:5月20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51 | 中公教育:5月20日將召開2024年度... |
21:51 | 中安科:第十二屆監(jiān)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1 | 中安科:第十二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1 | 智光電氣: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1 | 浙江東日:第九屆監(jiān)事會第二十九次... |
21:51 | 浙江東日:第九屆董事會第四十次會... |
21:51 | 招標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1 | 云南能投:監(jiān)事會2025年第五次臨時... |
21:51 | 云南能投:董事會2025年第五次臨時... |
21:51 | 遠光軟件: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 |
21:51 | 遠程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九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