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開幕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正成為各通信終端廠商的戰(zhàn)場。在5G通信技術、5G芯片的助力下,2019年折疊屏搭配5G迎來了商用,其中華為和三星等廠商勢頭迅猛。折疊屏等技術的應用有望進一步帶動手機行業(yè)的升級,且華為等相關產業(yè)鏈的投資機會也將隨之而來。2月25日,已有不少華為供應鏈概念股應聲上漲。不過,當前折疊屏手機仍然面臨量產難題,且適配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包芳鳴)
連續(xù)幾個季度下滑的手機市場,亟待新技術的加持。在2019年,折疊屏搭配5G迎來了商用。
MWC(世界移動大會)是5G的絕對舞臺,今年折疊屏也成為了寵兒。
2月24日,集齊“5G”和“折疊屏”的華為迎來高光時刻,旗下的首臺5G折疊屏手機MateX在巴塞羅那MWC登場。由于需要和運營商進行測試,MateX預計在6月上市。
盡管折疊屏還沒有量產,但是華為對銷量頗有信心,華為消費者業(yè)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會后表示,預計MateX的月產能可以達到10萬臺以上。
雖然這樣的產能數據超預期,但在業(yè)內人士看來,今年折疊屏產業(yè)鏈還不成熟,技術上仍需要攻堅。
折疊屏的挑戰(zhàn)
屏幕是手機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核心部件,也是智能手機普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礎。當年蘋果崛起依靠的三大技術基礎就是屏幕技術(包括玻璃、觸屏、壽命等的優(yōu)化)、iOS操作系統(tǒng),以及電池容量基礎。
如今,只有屏幕顯示技術在商用化發(fā)展上有了進一步突破。不可否認,折疊屏成為硬件的一次升級飛躍,OLED材料被制作成剛性屏,再到折疊屏,已經有了數十年的技術積累。
連續(xù)幾個季度下滑的手機市場,亟待新技術的加持。在2019年,折疊屏搭配5G迎來了商用。
對比內折的三星折疊屏手機來看,“華為是外折,OLED屏幕折疊角度比較小,易于實現。三星是內折,OLED幾乎是180度折疊,難度大一些。”一位面板供應鏈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折疊后三星的厚度16mm,華為的厚度11mm。但從價格、折疊方式整體來看,三星的技術更為成熟。”在當前的備貨方面,上述人士透露:“三星備貨量更大,有70萬臺,華為是20萬臺。”
繼華為發(fā)布折疊屏后,OPPO隨后也曬出了其折疊屏手機的圖片,同樣是外折的方案,外表看與華為的MateX形態(tài)相似。
手機面世,但屏幕量產還是個難題。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國內的供貨處于起步階段。第一,從產品形態(tài)來講,現階段量產的僅為柔性的初級形態(tài),Curve及Flat形態(tài),折疊形態(tài)還未量產。第二,從出貨規(guī)模來講,現階段,國內廠商只有京東方實現了穩(wěn)定的大批量的柔性AMOLED面板出貨,其他面板廠柔性面板還未大批量出貨。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華為的折疊屏提供商是京東方,但需要等到明年京東方新的生產線啟動,在產能上會快速增加。而當前折疊屏還未量產,成本很高,這也是整機價格高企的主要原因。
屏幕之外,折疊屏手機最關鍵的是鉸鏈,業(yè)內稱之為R角(折疊半徑),如何保證折疊的可靠性和屏幕的壽命,都與之息息相關。
余承東表示,華為采用了鷹翼式設計,研發(fā)人員經過3年時間才攻克這一難題,“鉸鏈的設計非常復雜,里面超過100個部件,要做到背對背折疊,中間沒有縫隙且平整,是很大的挑戰(zhàn)。”
硬件升級了,但適用于折疊手機的軟件應用還在起步階段,升級的硬件需要開發(fā)者來為之提供內容,否則用戶也不愿意埋單。
5G國際業(yè)務迎轉機
雖然5G折疊屏手機被刷屏,但是華為發(fā)布會上的另兩個和5G相關的信息也值得關注。
其一是MateX搭載的芯片是7nm工藝的多模5G終端芯片Balong5000和麒麟980處理器,均是華為自研。其二是華為發(fā)布了旗下首款雙模5G商用終端5GCPEPro,該終端能夠為消費者提供5G網絡連接,并且采用的也是華為Balong5000基帶芯片。
按照華為的介紹,Balong5000支持Sub6GHz全頻段覆蓋,在5G網絡下,理論峰值速率可達到4.6Gbps,實測速率達3.2Gbps。相比上一代產品,5GCPEPro體積縮小了45%,5G網絡峰值性能提升60%。并且支持HUAWEIHiLink協議,可以讓智能設備接入5G網絡中。
在會后采訪中,談及華為5G芯片和其他廠商的差別,華為無線終端芯片業(yè)務部副總經理王孝斌表示,“有時候我們不需要太早推出,但是只要公開發(fā)布的話,肯定手機會很快出來。沒必要發(fā)布個芯片,半年還沒手機出來。所以誰先推出,意義不大。”針對售價將近2萬的MateX,王孝斌表示:“4G手機剛開始很貴,但產業(yè)規(guī)模大了,千元機也就出來了,5G手機也是如此。”
但從去年以來,華為的5G設備在國外的進展受到阻撓。最近,“五眼聯盟”的部分成員態(tài)度開始轉變。首先是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NationalCyberSecurityCentre)在一份尚未公布的報告中已經得出結論稱,在5G網絡中使用華為設備的風險是可控的。華為一位內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英國的態(tài)度轉變,意義重大。這也意味著華為的歐洲基本面正在好轉。
近日德國《商報》報道稱,德國將于3月開始拍賣5G頻譜,但政府基本上不會就是否允許華為參加德國5G網絡建設做出快速決定。
2月21日,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在多倫多接受采訪時表示:“第三方機構評估結果顯示,華為的端到端5G解決方案領先市場一年多。這說明華為在技術和5G解決方案的成本效益方面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
18:26 | 中糧科技:公司同時開展了阿洛酮糖... |
18:26 | 東方園林:公司通過司法重整剝離的... |
18:26 | 合百集團:2025年1-6月,周谷堆大... |
18:26 | 高新興:公司車載通信終端將加大自... |
18:26 | 實豐文化:目前公司已投資建設多個... |
18:26 | 德藝文創(chuàng):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股... |
18:26 | 東方園林:公司已于一季度完成赤壁... |
18:26 | 廈門國貿:公司近三年在數字化建設... |
18:26 | 亞信安全:公司已與多家通用大模型... |
18:26 | 愛慕股份:主營業(yè)務為高品質貼身服... |
18:26 | 福元醫(yī)藥:公司產品品類豐富 |
18:26 | 甬金股份:公司主營業(yè)務為冷軋不銹...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