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來,數字人民幣加速落地,在深圳、蘇州、北京、成都等地相繼開展多輪試點,形成“十地一場景”的試點應用格局。從試點情況來看,數字人民幣參與試點城市數量持續(xù)增多,試點場景多樣化、融合化趨勢明顯,多主體參與、多要素協同的數字人民幣應用生態(tài)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北京、上海、廣東等地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更進一步提出打造數字貨幣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梢灶A計,數字人民幣將迎來加速普及、應用深化、快速創(chuàng)新的成長突破期。
應用試點提速
隨著數字人民幣多輪試點的相繼開展和覆蓋人群的持續(xù)增長,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試點渠道從線下商鋪向“線上平臺+線下商鋪”并行拓展。2020年10月,深圳舉行的全國首次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覆蓋羅湖區(qū)3389家指定線下商戶,且僅限于線上近程支付。相關商家的POS機經過改造,支持數字人民幣掃碼收款。2020年12月,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活動中引入電商場景,允許消費者在特許電商平臺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
試點領域從高頻消費向便民服務延伸。數字人民幣早期試點覆蓋餐飲、零售、生活繳費等日常高頻支付領域,并逐步拓展至教育培訓、便民出行、視頻網站、汽車養(yǎng)護等消費場景。此外,2021年1月,深圳龍華區(qū)面向春節(jié)留深務工人員發(fā)放數字人民幣紅包,在數字人民幣應用于定向補貼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
支付手段從智能手機在線支付向“雙離線”支付擴展。蘇州“雙12蘇州購物節(jié)”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上線“碰一碰”功能,還實現了無網絡狀態(tài)下通過“碰一碰”完成“雙離線”支付。北京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引入了基于芯片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的“雙離線”支付新形式,還配套發(fā)行了搭載數字人民幣芯片支付功能的智能手套、智能手表、徽章等特色產品。
多個環(huán)節(jié)有待優(yōu)化
當前,在數字人民幣應用推廣方面,仍有多個環(huán)節(jié)亟待優(yōu)化。一是設計環(huán)節(jié),發(fā)行方案仍需規(guī)劃布局。數字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其推廣應用會對傳統(tǒng)貨幣的發(fā)行、流通和交易產生影響。一方面,數字人民幣的發(fā)行和流通也會產生貨幣乘數效應,影響市場貨幣總量供給決策。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涉及跨境支付基礎設施、匯率兌換互認機制、技術安全保障等多環(huán)節(jié),需要構建完善的配套體系。
二是推廣環(huán)節(jié),大眾意識有待提升。由于第三方支付與貨幣基金緊密關聯,在“T+0”實時贖回機制下可實現即時支付、閑時計息。但數字人民幣存于電子錢包或硬錢包中無法計息,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兼顧便利支付和投資收益的方式相比,缺少足夠的吸引力。此外,數字人民幣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群的數字素養(yǎng),多數老年人、偏遠地區(qū)人群等缺少數字技能的群體使用數字人民幣意識有待提升。
三是應用環(huán)節(jié),支付場景仍需持續(xù)優(yōu)化豐富。在各地的試點中,數字人民幣均采用紅包贈與方式進行推廣,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用戶的支付習慣,缺乏足夠的應用場景支持,用戶使用黏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主要集中在商超、便利店等具備終端收付設備的線下小額零售場景,而面對菜場小商販、個體經營戶、老齡消費者、偏遠地區(qū)消費人群等不依賴終端收付的潛在用戶群體,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打造尚需進一步下沉。
四是支撐環(huán)節(jié),支付生態(tài)仍需各主體協同。數字人民幣廣泛涵蓋發(fā)行、流通、應用、服務、結算等多環(huán)節(jié),涉及政府部門、商業(yè)銀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è)、商戶、消費者等多主體,其與現有貨幣流通機制、電子支付體系、網絡金融監(jiān)管等方面的銜接仍存在問題。
發(fā)力應用推廣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的應用推廣,筆者建議從三方面發(fā)力。一是完善配套組織機制,保障數字人民幣有序流通。加強數字貨幣對貨幣體系、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運行影響的理論研究,建立覆蓋發(fā)行、流通、交易、維護等全環(huán)節(jié)的數字人民幣組織運營體系。探索建立相關的監(jiān)管制度,加強數字人民幣安全技術創(chuàng)新應用,為數字貨幣大規(guī)模、安全穩(wěn)定的應用推廣提供保障。
二是打造多元支付場景,深化數字人民幣應用推廣。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率先在財政補助、公共交通等方面推行數字人民幣應用。建立數字人民幣與第三方支付的協同機制,引導餐飲、零售等小額高頻消費場景實現數字人民幣的普遍應用。探索發(fā)展個性化場景下的數字人民幣特色應用,如在北京冬奧會、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場景下推廣數字人民幣支付。
三是促進各類主體協同,構建數字人民幣支付生態(tài)。深化政府部門與研究、金融、科技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的合作,加強技術、研發(fā)、標準、評測、設備等能力建設。加強銀行、用戶、商戶等之間的聯動協同,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廣泛細微的支付應用生態(tài),提升數字人民幣對不同應用場景的適配性。
央行重磅發(fā)聲:有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控空間2021-03-22 06:20
楊偉民就2035年人均GDP目標回應每經:未來15年 我國GDP大致需要...2021-03-22 06:17
任澤平就如何應對老齡化回應每經:延遲退休是必然 可每兩三年延...2021-03-22 06:16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應出臺更有力度的促...2021-03-22 06:16
區(qū)域經貿合作如何開啟新篇章?專家:應進一步擁抱貿易自由化2021-03-22 06:15
| 23:27 | 漢馬科技10月份新能源中重卡車銷量... |
| 23:27 | 新世界執(zhí)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 |
| 23:27 | 星巴克牽手博裕投資規(guī)劃在華門店逐... |
| 23:27 | 智元機器人真機強化學習技術投入驗... |
| 23:27 | 博威合金:新材料業(yè)務是前三季度業(yè)... |
| 23:17 | 多地出臺政策盤活存量土地與房產資... |
| 23:17 | 微短劇行業(yè)轉向“做精品” 題材、... |
| 23:17 | 11家A股公司率先披露2025年業(yè)績預... |
| 23:17 | 岳陽林紙:是紙業(yè)巨頭 更是低碳先... |
| 23:17 | 86家財險公司前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 |
| 23:16 | 商業(yè)銀行紛紛調整積存金業(yè)務并提示... |
| 23:16 | ?10月份公募機構調研聚焦醫(yī)藥生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