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A股市場的134家ST類公司中,有24家公司符合摘帽條件或可能摘帽、摘星,而其余110家公司則不樂觀。從風險預警理由來看,連續(xù)兩年虧損且最新一期業(yè)績預報仍是虧損,是主要原因。
進一步梳理這110家公司過往的信息可知,觸及退市四條“紅線”的企業(yè)也不乏少數,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人士皆表示,這類ST公司正在失去“搶救”的價值。
ST公司漸被投資者邊緣化
綜合來看,缺乏持續(xù)經營能力,是多數ST類公司的“通病”,部分公司不僅長期續(xù)虧,甚至還出現了違規(guī)、違法的行為。
在同花順統(tǒng)計的觸及退市預警線公司匯總中,有22家公司觸及了2項以上預警指標,有14家公司為ST類企業(yè)。
多位業(yè)內人士在和《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提及,現有財務類、交易類、規(guī)范類、重大違法類這四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公司同時存在兩項以上風險警示情形的,要滿足全部風險警示情形的撤銷條件,方可撤銷風險警示。
浙江大學國際聯(lián)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聯(lián)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對于當前A股市場沉積的ST類公司,很多存在多種歷史遺留問題,例如被立案調查、被處罰等,再疊加一些公司的凈資產長期為負,缺乏可持續(xù)經營的主業(yè)等事項,這些多重風險加身的ST類公司,沒有“搶救”的價值。
“當前,上市公司不再是稀缺資源,而資產質量高、盈利能力強、內生發(fā)展動力好的上市公司才是珍貴的稀缺資源。”盤和林表示。
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在全面實行注冊制的大環(huán)境下,ST類公司留在資本市場還要投入管理、合規(guī)的成本,“這些公司會逐步失去流動性支持,良幣驅逐劣幣的主流價值觀之下,無論是面值、重大違法還是規(guī)范類和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的紅線之下,這些公司的‘離別’是大概率的。而且,這些公司的離開,對于強化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功能,是一件好事。”
有公司至今未聘請審計機構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公司過往經營中出現的違規(guī)、違法現象,不僅拖累了公司當期的業(yè)績,也給后續(xù)的業(yè)績審計出了不少“難題”。
例如,3月1日,*ST大通在回復交易所關注函時表示,目前仍未聘請到合適的審計機構。此前,交易所曾下發(fā)關注函給*ST大通,提及多項財務問題,并提示公司到目前為止,仍未聘請2022年度審計機構,若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將存在終止上市風險。
而在回復中,*ST大通則稱,目前正在與會計師進行溝通,尚未最終確定;公司爭取盡快聘任審計機構,努力做好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工作;公司正在積極籌備年報相關工作,并將積極推進行政處罰的處理及審計機構聘請進度……
“*ST大通的回復內容中,看不到公司對聘請審計機構有哪些積極的舉措和實質進展。但根據規(guī)定,如果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年報,面臨的后果是一系列的,此前就有上市公司因為未如期披露年報被立案調查。”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而*ST大通此前已經被立案調查,并收到中國證監(jiān)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如果年報再不能如期披露,多重風險堆疊,公司的資本市場之路或將終結。
透鏡公司創(chuàng)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滬深兩市公司發(fā)布定期財務報告的規(guī)定是,每個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即每年4月30日是這些公司發(fā)布上一年度財務報告的最后期限。由于年報需要經過審計,對于一些財務復雜的企業(yè)而言,早早聘請審計機構是很重要的事情,而ST類公司雖然每家的情況有差異,但從公開的信息中不難看出,有一些公司歷史上曾被出具過非標的審計意見,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些公司的財務狀況有點復雜,在這種情況下,給審計機構留出足夠的時間非常有必要。
“如果進入了3月份,公司仍然沒有聘請到審計機構,從時間上推算可知,大概率是趕不上4月30日的‘最后期限日’發(fā)布財報了。”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說。
(編輯 李波)
 科達制造遭中國聯(lián)塑旗下子公司舉牌 公司回復:持開放態(tài)度2023-03-01 19:57
  科達制造遭中國聯(lián)塑旗下子公司舉牌 公司回復:持開放態(tài)度2023-03-01 19:57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振華重工在上交所成功發(fā)行全國首單上市公司藍...2023-03-01 12:15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振華重工在上交所成功發(fā)行全國首單上市公司藍...2023-03-01 12:15
              科倫藥業(yè)擬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專家稱或重塑公司估值體系2023-03-01 08:59
  科倫藥業(yè)擬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專家稱或重塑公司估值體系2023-03-01 08:59
              22家上市公司發(fā)布利潤分配預案 現金分紅成主流2023-03-01 00:34
  22家上市公司發(fā)布利潤分配預案 現金分紅成主流2023-03-01 00:34
              年內多家上市公司切入鈉離子電池賽道 業(yè)界認為產業(yè)化仍需時日2023-03-01 00:34
  年內多家上市公司切入鈉離子電池賽道 業(yè)界認為產業(yè)化仍需時日2023-03-01 00:34
             | 23:44 | “出?!薄⑿∮螒?、電競 頭部游戲... | 
| 23:44 | 汽車行業(yè)“千億元營收陣營”擴容 ... | 
| 23:44 | “反內卷”顯效 第三季度光伏產業(yè)... | 
| 23:44 | 濰柴動力2025年前三季度業(yè)績再創(chuàng)新... | 
| 23:44 | 面板市場進入復蘇通道 頭部上市公... | 
| 23:44 | 多家上市鋼企盈利能力提升 | 
| 23:44 | 廣交會“智慧醫(yī)療專區(qū)”首秀 創(chuàng)新... | 
| 23:44 | 潤澤科技下“笨功夫”角逐算力賽道 | 
| 23:35 | 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 | 
| 23:35 | 基金經理投資科技賽道“和而不同” | 
| 23:35 | 年內新發(fā)公募基金數量已超去年全年 | 
| 23:35 | 券商頻調另類子公司注冊資本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