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過去一年,教培行業(yè)在飛速發(fā)展的同時,各類“陷阱”也層出不窮。一方面,大型線下教育機構遭遇資金鏈危機,優(yōu)勝教育、學霸君等機構相繼出事,導致用戶學費難以追回;另一方面,在線教育野蠻生長,宣傳、銷售、教學、售后,幾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亂象。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2020年共接到消費者對教育培訓行業(yè)的累計有效投訴8.1萬余單,占黑貓投訴平臺整年度有效投訴單比例為3.4%,其中投訴過千的企業(yè)共15家。
“2020年教培行業(yè)在資本加持下迅速擴張,行業(yè)處于洗牌過程中,大機構跑馬圈地,小機構艱難求生,在此過程中暴露出種種問題,比如虛假宣傳、收費容易退費難等,都是行業(yè)弊病,需要進行反思。”一位教育行業(yè)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半年前,記者在某知名在線教育機構注冊并試用了一款0元課,當時留下了電話號碼以及一個虛擬身份——“彤彤媽媽”,事實上記者并沒有孩子。時至今日,仍有其他少兒教育機構的銷售人員打電話推銷課程,開口便稱呼“彤彤媽媽,你好”。
毫無懸念,記者的資料被泄露了,這在行業(yè)中并不少見。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一位崔女士控訴稱,“我大概一年前撥打過北京尚德教育機構的電話咨詢,后來不需要了,現在他們把我的個人信息泄漏給了另一個教育機構鷹式教育,給我反復撥打騷擾電話,且態(tài)度極其惡劣。”
此外,優(yōu)路教育、英孚教育、潭州教育、北京簡學教育等機構,都因為隱私問題被消費者投訴過。也有用戶向記者反饋,教育軟件往往會要求讀取用戶通訊錄,“你教英語,要我朋友的電話做什么呢?”
一位在線教育從業(yè)人員告訴記者,互聯(lián)網時代,用戶注冊都要留電話和基本資料,而銷售人員會據此建立自己的用戶數據庫,不乏存在泄露的情況,也有可能是同一個銷售人員去了不同的機構任職,因此會將原用戶數據一起帶走。
“無論如何,消費者自己要保護好隱私,不要輕易留電話。”教育專家熊丙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規(guī)定,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果教育機構涉及出售用戶資料,那么就是違法行為,相關人員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過去幾年,教育機構的“套路”層出不窮。資料顯示,從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黑貓投訴平臺接到消費者對教育培訓行業(yè)的累計有效投訴8.1萬余單,占黑貓投訴平臺整年度有效投訴單比例為3.4%,其中投訴過千的企業(yè)共15家,尚德機構投訴量最高,是投訴量排名第二的潭州教育的近3倍之多。
具體來看,消費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退款”上。而消費者被“套路”的情況主要是“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和“誘導教育貸款”三大問題。
根據黑貓投訴平臺相關數據顯示,“教育貸”是教育培訓行業(yè)投訴中最常見的問題,為了使消費者可以接受較高的學費,很多教育機構與借貸平臺合作,勸說消費者進行教育貸款,但當培訓終止后,教育貸往往會強制消費者繼續(xù)進行還款。
“虛假宣傳”也是投訴中的常見問題,眾多教育平臺為了提高銷量不惜過度宣傳,夸大成效,導致消費者不得不進行維權。據黑貓平臺統(tǒng)計,此類問題在教育培訓行業(yè)占比15%,其中職業(yè)資格類占72%,技能培訓類占25%,K12占3%。
此外,在教育培訓行業(yè)的投訴中,“霸王條款”也較為常見,例如退費時莫名多出很多條件、無限延長退款時間或是強制扣取高額手續(xù)費。據統(tǒng)計,此類問題在教育培訓行業(yè)的投訴中占比11%,其中職業(yè)資格類占68%,技能培訓類占25%,K12占7%。
 網紅家電近半年投訴量同比增200% 夸大營銷問題突出2021-03-16 00:39
  網紅家電近半年投訴量同比增200% 夸大營銷問題突出2021-03-16 00:39
              “黃金證書”難換真金 中業(yè)網校等涉嫌虛假宣傳屢上黑名單2021-03-15 00:36
  “黃金證書”難換真金 中業(yè)網校等涉嫌虛假宣傳屢上黑名單2021-03-15 00:36
              22家上市車企服務熱線接聽率達93% 公司董秘“復讀機”式回復缺乏...2021-03-15 00:36
  22家上市車企服務熱線接聽率達93% 公司董秘“復讀機”式回復缺乏...2021-03-15 00:36
              醫(yī)美行業(yè)事故頻發(fā)背后:山寨產品充斥市場 非法機構魚目混珠2021-03-15 00:36
  醫(yī)美行業(yè)事故頻發(fā)背后:山寨產品充斥市場 非法機構魚目混珠2021-03-15 00:36
              美容儀市場升溫背后更需“控溫”:爆款產品被指存在“爆皮”風險2021-03-15 00:28
  美容儀市場升溫背后更需“控溫”:爆款產品被指存在“爆皮”風險2021-03-15 00:28
             | 12:24 | 晶澳科技現金流連續(xù)四個季度向好 ... | 
| 12:23 | 第三季度扣非凈利潤同比激增1040.8... | 
| 12:14 | 多元化布局構筑發(fā)展護城河 晶科科... | 
| 11:49 | 國發(fā)股份第三季度扭虧為盈 定增募... | 
| 11:49 | 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以綠... | 
| 11:48 | 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 山... | 
| 11:47 | 捷邦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業(yè)績飆升 ... | 
| 11:46 | 益諾思:前三季度新簽訂單金額同比... | 
| 11:45 | 比亞迪前三季度營收達5662.66億元... | 
| 11:39 | 沃特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增收增利 ... | 
| 11:38 | 山東高速前三季度經營穩(wěn)健 有序推... | 
| 11:37 | 北京銀行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10.6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