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今年以來,油氣類商品資產期價整體呈現出偏強態(tài)勢,截至11月1日(下同),布倫特原油、WTI原油和美天然氣相關主力合約較年初開盤價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在內外盤聯動背景下,油氣類商品型基金同樣獲得較高收益,根據Wind數據顯示,在全市場逾萬只公募基金的TOP10中,油氣類商品型基金占據9個席位,最高收益達83.3%,領漲其他類公募基金。
多位分析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內油氣類商品資產期價整體走勢偏強,以原油為例,上半年始終處于上漲行情中,雖然三季度有所回落,但較年初開盤價而言,當前期價仍處偏高位置。對于油氣類商品型基金來說,在標的資產價格走高支撐下,同期取得較好收益屬于情理之中,但也要注意控制好倉位,謹防出現反向操作風險;對于相關產業(yè)企業(yè)來說,應當運用好衍生品工具,做好風險控制。
美天然氣期價
年內最高漲幅達53.3%
在地緣政治風險和宏觀面等因素主導下,年內油氣類商品資產期價整體維持偏高態(tài)勢,雖然期間有短暫的沖高回落行情,但與年初相比,目前資產期價仍處于高位。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獲悉,年內油氣類商品資產期價漲幅最高的為美天然氣。根據文華財經顯示,截至11月1日記者發(fā)稿,美天然氣主力1月合約報收于6.175美元/百萬英熱,較年初的開盤價4.029美元/百萬英熱相比,漲幅達到53.3%。此外,WTI原油主力12月合約年初自70.17美元/桶開盤,目前為87.67美元/桶,漲幅為24.9%;布倫特原油年初自72.61美元/桶開盤,目前為94.03美元/桶,漲幅為29.5%。
方正中期期貨首席石油化工研究員隋曉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目前國際油價運行重心有所下降,但年內整體來看處偏高位置,是供需平衡偏緊張所致。對于四季度,地緣風險或令國際原油供給沖擊加大,油價會表現出相對抗跌態(tài)勢,預計會維持高位區(qū)間震蕩。
中銀期貨策略交易部總經理游克友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四季度國際油價震蕩回升可能性較大,但在海外經濟放緩和緊縮貨幣政策下,下游需求仍相對有限,多空因素交織,油價整體將處于高位區(qū)間震蕩態(tài)勢。
油氣類商品型基金
霸屏榜單
受益于油氣類商品資產價格偏強態(tài)勢,年內油氣類商品型基金也表現出不錯收益。根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11月1日,在全市場逾萬只公募基金排名中,年內收益率前10只產品中有9只為油氣類商品型基金;具體來看,廣發(fā)道瓊斯美國石油A目前以83.3%收益排名居首,華寶標普油氣A以74.9%排名第二,諾安油氣能源以65%收益排名第三,其他8只基金年內收益均在40%至50%之間。整體來看,除了排名第五的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外,排名前十的其他產品均為油氣類商品型基金。
“油氣類基金受益于標的資產走勢偏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在情理之中,但對于標的為國際原油期貨的油氣類基金(QDII)來說,應當注意反方向操作風險,這是基于期貨多空雙向交易機制考慮。”游克友表示,年內地緣政治風險和美聯儲加息等基本面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這也給商品基金帶來較大挑戰(zhàn)。四季度,商品基金要主動調整倉位控制風險,當價格走出區(qū)間時,要積極順勢參與,進行合理的資金與倉位管理,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大有期貨有色研究員唐佩向記者介紹,油氣類商品型基金投資標的一般分為直接跟蹤原油商品和油氣類公司股票。對于投資國際原油商品期貨的QDII基金來說,凈值與原油價格走勢關聯性偏高,而跟蹤油氣類相關公司股票的基金,雖然也與油氣類商品價格走勢有關聯,但更重要因素則是公司經營情況。“當前油價依然處于高位,對于標的為油氣類公司股票的基金來說,高油價對股價上漲有推動作用,同時,也增添經營風險。”
唐佩認為,在全球流動性收緊背景下,多空基本面因素尚存,商品型基金需注重配置防守性、適度持倉,保持一定現金比例,并合理搭配對沖套利策略,有效分散風險。同時,面對油氣類商品價格寬幅震蕩,相關產業(yè)企業(yè)可根據自身經營情況,提前鎖定利潤或增減庫存儲備,并合理運用國內外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對沖。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chuàng)+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yōu)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jiān)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qū)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yè)持續(xù)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