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彭衍菘
5月20日至21日,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成功舉行。來自學界、投資界的專家聚焦“中國不動產金融新模式”展開探討。多位專家認為,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存量時代,資產運營與金融深度結合是新模式下的主要探索方向,而盤活存量資產對于構建可持續(xù)的不動產金融模式愈發(fā)重要。

中國不動產金融新模式圓桌討論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房地產市場進入存量時代
近幾年,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教授劉洪玉表示,“需要更多關注已經建成的低效利用的空間,使其能夠發(fā)揮作用。”他認為,租購并舉和商品房預售制改革是新模式的發(fā)展方向之一,“比如保交樓問題,要求對商品房預售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在保留預售市場價格發(fā)現功能的同時,弱化其融資功能,這樣開發(fā)商買地的定價邏輯、對開發(fā)建設貸款的融資需求等都會發(fā)生變化。開發(fā)模式轉變后,金融服務模式也要調整。”
針對房地產市場結合金融業(yè)面臨的難點,多位與會專家表示,現階段,許多優(yōu)質資產不能很好的流通于資本市場等,成為影響房企在盤活存量資產上面臨的難題。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不動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資本執(zhí)行合伙人周以升指出,紓困、盤活、轉型是當前實體經濟中,在基礎設施、住宅開發(fā)和商用不動產三個行業(yè)當中主要面臨的三個問題。
實際上,房企對于盤活存量資產的需求較強。萬達集團副總裁何其聰從企業(yè)的角度介紹,有時在投資地產項目時,沒有終極退出渠道,也因此導致企業(yè)對于資產流動性的訴求特別強。
因此,新模式下,市場主體需要尋求破局之路。
盤活存量資產成為重要任務
正是出于流動性因素的考慮,輕資產化成為許多房企改善資產活力的選擇。也意味著,房地產行業(yè)需要轉變工作重心、調整經營架構,找到進入市場新模式的鑰匙。
在劉洪玉看來,未來房地產市場是以資產運營管理服務為主、金融深度參與的時代,盤活存量成為非常重要的任務,其中要求對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技術解決方案的創(chuàng)新、金融合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等。
作為盤活資產的一種重要工具,REITs恰好是房企實現輕資產化的一種方式,其本質是資產的上市,可以為房企和市場帶來一種金融工具的創(chuàng)新,在盤活資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有效化解企業(yè)風險,為房地產行業(yè)在排憂解難上起到一定作用。
尤其是對于民營企業(yè)來說,這類資產支持性金融工具能為其在融資上降低成本。周以升介紹,好的資產放在弱的主體中被弱主體拖累,如果能夠擁抱資產支持性金融工具,包括不動產證券化、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和公募REITs,對于企業(yè)來說會有明顯的改善。
近年來,公募REITs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自2020年4月份基礎設施REITs試點啟動以來,截至目前,已上市公募REITs產品共27只,募集資金總額超過900億元。
與會專家認為,隨著未來公募REITs基礎設施覆蓋商業(yè)不動產領域,有望給行業(yè)帶來利好。何其聰介紹,包括能夠提高房地產行業(yè)未來資產的流動性,有效化解房企風險,改變之前依賴城市化的驅動模式等。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不動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資本執(zhí)行合伙人周以升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針對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對于目前房企風險化解的作用,周以升在接受《證券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能夠將持有型不動產盤活,將會大大促進房企風險化解。當然,這個化解并不是讓公募REITs直接去接,而是通過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和AMC,再到私募REITs培育,再到公募REITs。后端會促進前端的信心,前端將會為后端培育資產。前后銜接,形成有機的循環(huán)。”
會上,還有專家設想,若將私募基金作為對于資產或者項目的一種融資渠道,同時公募REITs作為終極的退出渠道,整個循環(huán)就打通了,打通之下有望延伸行業(yè)的發(fā)展。
談及構建發(fā)展多層次的不動產金融市場,建信住房租賃基金總裁盧剛也認為,需要加快私募REITs的制度建設,豐富從Pre-REITs到私募REITs,再到公募REITs上市的渠道機制。
(編輯 袁元)
 “第三支柱”養(yǎng)老金融迎機遇期 數字技術可破解行業(yè)難題2023-05-22 15:44
  “第三支柱”養(yǎng)老金融迎機遇期 數字技術可破解行業(yè)難題2023-05-22 15:44
              LPR連續(xù)9個月“原地踏步” 專家預計未來大概率仍維持不變2023-05-22 14:19
  LPR連續(xù)9個月“原地踏步” 專家預計未來大概率仍維持不變2023-05-22 14:19
              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一季度保險業(yè)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5萬億...2023-05-22 13:53
  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一季度保險業(yè)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5萬億...2023-05-22 13:53
              中小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迎政策暖風 專家稱金融支持力度仍需加大2023-05-22 00:52
  中小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迎政策暖風 專家稱金融支持力度仍需加大2023-05-22 00:52
              原中國保監(jiān)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堅定數字經濟發(fā)展的信心...2023-05-21 18:26
  原中國保監(jiān)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堅定數字經濟發(fā)展的信心...2023-05-21 18:26
             | 19:07 | 京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三季度... | 
| 18:58 | 安旭生物前三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3.25... | 
| 18:56 | 央行:9月份債券市場共發(fā)行各類債... | 
| 18:55 | 科創(chuàng)板成長層“迎新” 禾元生物市... | 
| 18:54 | 向海圖強 北部灣港高水平推進國際... | 
| 18:51 | 芯??萍迹宏P于“芯海轉債”預計觸... | 
| 18:51 | 新相微:關于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告 | 
| 18:51 | 揚杰科技:范鋒斌不再擔任公司董事... | 
| 18:51 | 英特集團:關于子公司英特藥業(yè)收購... | 
| 18:50 | 永太科技:無逾期對外擔保 | 
| 18:50 | 張江高科:關于全資子公司——上海... | 
| 18:50 | 浙農股份:關于以公開掛牌方式轉讓...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