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雯璟
近期大盤震蕩加劇,“碳中和”概念卻站上風口,碳中和指數月漲幅達18%,相關基金表現可圈可點。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受益政策利好,“碳達峰、碳中和”或將成為貫穿今年全年的投資主題。
“碳中和”概念基金亮眼
目前跟蹤環(huán)境治理指數的基金有3只,均為上市開放式基金(LOF),其中,交銀中證環(huán)境治理、匯添富中證環(huán)境治理A近1個月收益率超15%。
在主動權益基金中,名稱含“節(jié)能”“環(huán)保”“低碳”字樣的基金共計24只(A/C分額分開計算),近1個月收益排名靠前的有諾安低碳經濟A、景順長城低碳科技主題等,收益率分別為5.18%、2.06%;近1年收益排名前三的匯豐晉信低碳先鋒、華夏節(jié)能環(huán)保、易方達環(huán)保主題,收益率均超過93%;近5年收益排名前三的富國低碳新經濟A、嘉實環(huán)保低碳、景順長城環(huán)保優(yōu)勢,收益率均超過191%。
此外,近期“碳達峰、碳中和”主題火爆,也帶火了相關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其中,國泰中證鋼鐵ETF在2月18日到3月19日期間獲得3.17億元凈買入,規(guī)模增至5.36億元;近1個月,中融國證鋼鐵、鵬華國證鋼鐵行業(yè)、國泰中證鋼鐵ETF及其聯接基金的收益率均超18%。
3月19日,易方達中證新能源ETF、華夏中證新能源ETF上市。此外,還有多只和“碳中和”概念相關的基金已審批待發(fā)行,如博時新能源汽車主題混合、易方達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ETF等。
公募看好相關投資機會
近期“碳中和”概念脫穎而出,相關基金表現出抗跌性。興業(yè)研究精選混合基金經理鄒慧表示,去年9月,我國宣布將在2030前達到“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我國能源系統要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導轉變?yōu)橐钥稍偕茉礊橹鲗?。盡管實現這一目標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但鑒于我國政府強有力的執(zhí)行力以及企業(yè)行動的積極性,我國有信心實現“碳中和”目標。在此過程中,相關領域的優(yōu)秀公司將迎來巨大的戰(zhàn)略機遇。
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經理陸彬認為,新的結構性牛市主線可能是“碳中和”板塊。他指出,“碳中和”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屬于改變能源結構的新能源行業(yè),二是控制供給和產能來減少碳排放的部分傳統周期行業(yè)龍頭,涉及能源和資源的回收。“周期+新能源”的投資組合,給自己的基金配置帶來了風格和行業(yè)的均衡性。
鄒慧認為,實現“碳中和”的重點領域包括電力、交通、工業(yè)、材料、建筑等行業(yè),可以重點關注的細分機會有技術不斷迭代的光伏行業(yè)、成本不斷下降的電動車行業(yè),以及鋼鐵、水泥、建筑等傳統行業(yè)的循環(huán)利用應用以及碳捕捉和碳封存等負碳排放技術。
陸彬提到,當前碳排放結構中,近一半是由傳統能源發(fā)電貢獻的,“碳中和”達標離不開能源結構的改變,必須提升新能源發(fā)電的比例和應用范圍。因此,風電、光伏、儲能和電動車等新能源行業(yè)有望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此外,傳統順周期行業(yè)對于衣食住行以及工業(yè)生產來說仍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產品,但順周期行業(yè)是排碳大戶,未來可能通過供給側結構優(yōu)化和節(jié)能減碳新技術,提升行業(yè)門檻,這有利于具備技術優(yōu)勢和一體化的龍頭企業(yè),也有望降低周期行業(yè)的盈利波動性,從而改變整個行業(yè)的基本面趨勢和估值體系。
國泰鋼鐵ETF基金經理徐成城認為,鋼鐵行業(yè)是“碳中和”主題現階段投資首選。目前鋼鐵行業(yè)碳排放占比達到15%,是相應碳中和目標的首要著力處,供需缺口帶來的價差將使得鋼鐵企業(yè)的毛利和利潤表現有極大的成長。此外,目前鋼鐵行業(yè)估值較低,3%~4%的股息率也帶來了較高的安全邊際。其他與“碳中和”相關的主題,如光伏、風電、動力電池等,一方面由于技術的進步使得其邊際成本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其需求也不斷增長,可以通過長期的較高速度的增長來消化其短期較高的估值,從長期來看也具有較好投資機會。
華夏新能源80ETF基金經理趙宗庭認為,全球市場順勢而上,國內光伏企業(yè)有望充分受益。自2010年全球光伏裝機步入10GW后的十年時間里,無論是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的主產業(yè)鏈,還是輔材端的膠膜、玻璃等,都在一輪輪行業(yè)洗牌中完成了國產替代。中國光伏在全球占據非常有利的競爭地位,市場遍布全球,市占率超過70%。長期看來,光伏有望持續(xù)繁榮,國外市場發(fā)展空間廣闊,中國的光伏產業(yè)鏈將持續(xù)受益。
23:53 | 長華集團獲新能源車企定點開發(fā) 預... |
23:53 | 云頂新耀首席執(zhí)行官羅永慶:聚焦前... |
23:53 | 萬科年內第六次獲深鐵集團借款 累... |
23:53 | 東軟集團:思芮科技已納入公司合并... |
23:53 | 讓折疊屏成為用戶“主力機” 榮耀... |
23:53 | 商業(yè)航天駛入發(fā)展快車道 相關概念... |
23:53 | 阿洛酮糖成為新食品原料 我國代糖... |
23:53 | 楚天科技:以“中國智造”賦能全球... |
23:53 | 邁向高質量發(fā)展 多個行業(yè)掀起“反... |
23:49 | 超千家機構調研上市銀行 寧波銀行... |
23:49 | 年內險資舉牌18次 接近去年全年水... |
23:49 | 券商上半年斥資超20億元回購股份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