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螞蟻,到底姓金還是姓科
對于兼具金融和科技屬性的螞蟻集團來說,姓“金”還是姓“科”,是它最近兩年最為困擾的事情。
去年夏天,監(jiān)管部門曾發(fā)布文件,對包括螞蟻金服在內的金融控股公司進行嚴格監(jiān)管。彼時,彭博社報道稱螞蟻金服將主動分拆為一家金融公司和一家科技公司。上市前螞蟻金服更名為螞蟻集團。
隨著螞蟻集團打包上市在即,分拆傳言不攻自破。但螞蟻“金”、“科”之爭并未停止,一個穩(wěn)健乏味的金融公司,和高速增長的互聯網故事,對于二級市場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截至2020年年中,過去12個月螞蟻集團實現凈利潤381億元,想要支撐1.56萬億元的市值,意味著市場要給出至少40倍的PE(市值/凈利潤)。
但資本對傳統金融的故事并不感冒。
港股上市的幾家大藍籌,銀行、保險這樣的金融公司再賺錢,最高的行業(yè)“第一宇宙行”也不過10倍PE,而即使與創(chuàng)新經濟沾邊的消費金融公司,市場給出的估值也就10倍出頭。
相比之下,二級市場對互聯網公司普遍給出幾十上百倍的PE,甚至美團這樣去年才剛剛盈利的公司,眨眼間市值就已經突破2000億美元。
對于螞蟻來說,像金融公司一樣賺錢,像互聯網科技公司一樣估值,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在招股書中,螞蟻集團多次明確表示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言外之意,螞蟻集團并不是自己下場做業(yè)務,而是靠向金融機構輸出技術、客戶以及場景來賺錢。
上文提到,過去幾年隨著交易抽傭逐漸觸及天花板,金融科技開發(fā)成為螞蟻集團新的增長點,2019年已經取代交易抽傭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分別達到56.20%和63.39%。
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平臺、最大的線上理財服務平臺,以及最大的線上保險服務平臺。
2019年,中國消費信貸余額規(guī)模達到13萬億元。單從消費信貸余額來看,螞蟻集團1.7萬億的規(guī)模已經占到整個市場的13%。
橫向對比,螞蟻集團平臺上的在貸余額已經趕超大部分城商行,僅次于華夏銀行(2019年貸款總額1.87萬億元),成功躋身上市銀行前20,是陸金所(在貸余額約5000億)的3.4倍,微粒貸(在貸余額約2000億)的8倍。
雖然業(yè)務規(guī)模十分巨大,但螞蟻集團并不下場,甚至不提供擔保或者增信這種金融服務。
螞蟻集團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公司不對消費信貸及小微經營者信貸承擔信用風險、不對理財產品承擔兌付風險、也不對保險產品承擔承保風險。”
另外從人員結構上來看,螞蟻集團也更像一家“科技”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螞蟻集團擁有16660名員工,其中包括10646名技術人員,技術人員合計占比約為64%。
從研發(fā)投入來看,過去四年螞蟻集團累計投入220億元用于研發(fā),2017年至今,每年研發(fā)費用占比約為螞蟻集團總營收的8%左右。
此外,螞蟻集團還表示將把本次IPO募集資金重點投向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其中,螞蟻集團計劃拿出募集資金中的40%用于進一步支持創(chuàng)新、科技的投入。
在姓金還是姓科的背后,除了資本市場的估值算法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因素在左右——監(jiān)管。
從杭州一棟小二樓出發(fā),支付寶蝶變成螞蟻集團的成長史,也是一部中國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史。
“要么生,要么死,再不拼,生不如死”,這是支付寶2013年春節(jié)決定allin無線時貼在辦公室的標語。
如今,即將上市的螞蟻集團到底能否實現A+H給予的萬億估值,曾經“不瘋魔不成活”的螞蟻在上市之后還能持續(xù)帶來哪些金融創(chuàng)新,靜待揭曉。
| 00:26 | 磷酸鐵鋰電池頭部企業(yè)產能利用率普... |
| 00:26 | 10月份汽車市場延續(xù)強勁增長態(tài)勢 |
| 00:26 | 三季報顯示白酒行業(yè)仍整體承壓 |
| 00:26 | A股輪胎板塊第三季度業(yè)績有所改善 |
| 00:26 | 公募、私募前三季度對有色金屬、硬... |
| 00:26 | 專訪中郵創(chuàng)業(yè)基金總經理張志名:深... |
| 00:26 | A股中小銀行前三季度業(yè)績分化 |
| 00:26 | 當金融有了“溫度”與“精度” |
| 00:26 | 河南新消費品牌“出圈”帶來的啟示 |
| 00:26 | 海外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緣何分化 |
| 00:25 | 積極回報投資者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fā)... |
| 00:25 | 為什么拆股強化了奈飛“股東友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